用數據及故事為展業賦能,協助客戶找出風險破口

精準分享,抓住客戶黃金15分鐘專注期

活用解讀數據的能力,找出客戶在對話間透漏出的訊息,接著保險業務員只要適時提供數據及故事來佐證風險確實存在,就能大大增加客戶後續接受保險規劃的意願。

  數據力及故事力在銷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而數據力又可細分為解讀數據以及運用數據的能力,富邦人壽富國通訊處業務經理方羽騰認為,對保險業務員來說,解讀數據的能力不光是讀懂報表,而是要能夠分析生活中的各項資訊,如藉由解讀對話過程中客戶透露出的訊息,以快速連結到能解決客戶需求的商品,就不會讓約訪淪為無效面談,進而大大提升行銷效率。
  而運用數據的能力則能加強客戶對風險意識的理解,進而認同保險業務員推薦的商品;說故事的能力在對談的過程中扮演緩衝的角色,可以有效緩解洽談時的商業氣息。透過實際案例的故事分享,可以讓客戶從第三者的角度客觀地瞭解保險商品對自身的助益。
  方羽騰表示,解讀數據、運用數據以及說故事的能力在行銷的過程中各自起到不同的作用,保險業務員都要善用並讓3者各司其職,方能讓展業如魚得水。

蒐集充足數據,才有與客戶的談資
  想要妥善運用數據,前期資料蒐集的準備工作絕對是關鍵。談及獲取行銷數據的種類,方羽騰將其分為資訊面以及實務面2大區塊:資訊面數據的取得需要保險業務員在從業期間具備一定的敏感度,內容舉凡新聞議題、國際財經資訊,以及定期更新稅務知識等,當具備充足的資訊面數據,才有足夠的談資與客戶深度交流,進而延展出更多談話,並從中找到解讀客戶想法的機會。
  實務面的資訊是指在展業過程中經手或是聽到的實際個案,如在某位客戶使用了保險方案後,在身故後順利啟動理賠,透過保險不僅讓稅務得到妥善處理,更讓財富能順利傳承給小孩……然而原始的實務面資訊通常較為瑣碎,在經過整理與包裝成為故事後,才能真正發揮效用。
  方羽騰強調,在數據爆炸的當下,要特別留意資料的正確性,自我能力的成長除了能強化篩選能力外,隨著業務實務的累積,業務員也能逐漸辨別對客戶有幫助的資訊。
  現今接收資訊的管道多元,像是早會、網路、書籍以及自費課程等不勝枚舉,最好要能夠找出各管道有交集的資訊,除了可能為較熱門的內容外,同時也能透過多方驗證的方式來避免誤用假訊息的情況發生。
  「驗證資訊其實就像是在做數學題,在得到答案後,可以換個公式及算法,或是從答案反推看過程是否有誤,以確保結果的正確性。」方羽騰笑著說道。

數據圖像化,抓緊客戶注意力
  在數據準備完善後,接著便是要在與客戶聊天的過程中適時拋出資訊,並找出讓客戶眼睛一亮或是感興趣的內容,此時透過數據佐證加上實際的理賠案例,就可以快速讓客戶瞭解自身的潛藏風險為何。
  根據客戶解讀當下的情緒反應,以及專注程度等潛在訊息,便能判斷特定資訊是否有打中客戶現階段所擔憂的事,若客戶表現出在意的舉止,就可以再加大相關內容的比重。
  方羽騰表示,一般客戶的專注力大約能夠維持15分鐘,保險業務員要有能力在15分鐘內快速判斷客戶的需求,這是成交的關鍵。在開啟對話簡單寒暄並更新近況後,業務員內心一定要清楚知道自己這次來找客戶的目的為何,才不會讓對話主軸被客戶帶著走。
  但如果把數據直接一股腦地丟到客戶面前,其實客戶是不會有感的,保險業務員在運用數據時,也要思考如何轉化數據,像是以圖表或是圖像化的方式,讓客戶更好吸收。方羽騰認為與客戶約訪的重點仍然是對話,過多的圖像化數據會喧賓奪主,讓客戶的注意力過於聚焦在圖示上,而非業務員講述的內容,最好的做法是抓準重點數據轉化為1~2張的圖像,作為解說的輔助。
  舉例而言,若想銷售利變型壽險,可以從傳承的角度切入,透過圖像化的資訊,可以讓客戶快速且清楚地知道保險的功能性。

注重故事的起、承、轉、合,讓客戶對號入座
  面對理性的客戶,或許較能直接用近期的趨勢數據開啟對話,而若是較為感性的客戶,則對於故事分享的接受度會較高。根據商品的屬性不同,分享模式也會有所差異,若是以理財、儲蓄為目的的保險商品,直接分享利率、稅負比例等數據無傷大雅,但醫療商品相關的數據可能會有較多忌諱,此時用實際案例故事切入會是較好的選擇。
  案例故事可能來自團隊或是資深夥伴,在述說時最好要能讓故事的細節都瞭然於心。「要說到就像是自己經手的一樣熟悉。」方羽騰表示,透過客觀、利他的角度分享,並適時將數據包在故事中,讓客戶自己「對號入座」,當客戶反饋說親友也有類似的經驗、自己也有相關的家族病史時,就代表案例故事已經發揮作用。
  有些業務員為了放大客戶的風險意識,會刻意誇大故事內容,要是故事與數據內容與現實有過大出入,反而會起到反效果,最好選擇理賠上常見或是現今社會容易遇到的案例,故事說起來才會有力道。方羽騰表示,故事一定要加上保險業務員個人實務的理解,思考客戶的屬性、其最在乎的事、訴說的語言等,才能讓故事產生最大效果。
  大多數的客戶其實有很多內心話因為和保險業務員不夠熟悉,所以沒有說出口,透過數據與故事就能開啟客戶感興趣的議題,並讓客戶產生好奇,如需要多少花費、詳細規劃內容等,進而加速銷售流程進行。

數據力+故事力實戰分享
  方羽騰的一位客戶是銀行高階主管A先生,不少業務員可能會認為都是金融同業,應該會對稅務相關的知識相當熟稔,但實際上不盡然如此。以A先生的情況來說,他是做企業放款的職務,對自己本業以外的金融知識其實跟一般人相差不大。
  方羽騰與客戶最初接觸是因為規劃A先生小孩的醫療險,他原先預想A先生對醫療險較不瞭解很正常,但在互動的過程中,他發現A先生沒有作任何投資,既沒有股票也沒有基金,就是把錢都放在銀行定存。(解讀數據:A先生沒有財務規劃及風險轉嫁觀念。)
  透過圖像化數據的分享,方羽騰讓A先生知道民眾在傳承時常用的理財配置有哪些,但他也強調在運用數據時千萬不要談利率,否則討論容易失焦,導致忽略各項理財工具的功能性。
  「……每個人都會希望自己的財富不斷增加,但如果本業是相對穩定的內勤工作,那一輩子能賺到的錢是可以預想得到的,勢必要透過投資來開源。投資時要把資金分別投入高風險和低風險的標的,比例則要看自身的風險承受度,股票與房地產雖然高獲利,但也伴隨高風險,一個選擇失敗,這部位的資金可能就會歸零,此時保險工具就能作為緊急預備金的儲備派上用場。以我自己來說……」(運用數據+故事分享:可以用自身配置舉例,或是用與客戶身分相近的個案)
  方羽騰的另一位客戶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長B先生,B先生雖然已經達到財富自由,但透過解讀對話間的訊息,方羽騰發現B先生還沒有做好財富傳承相關的準備。
  方羽騰便建議,如果將一部分的資金透過利變型保單的規劃,不僅可以留一筆緊急預備金在身邊,還可以在身故後讓3個小孩得到跟現在資產一模一樣的保險金,等於是讓這筆錢變成3倍,更能起到預留稅源的效果。
  保險作為預留稅源工具的好處是,保險法規定,保險理賠繳交15天內,保險公司若沒有理賠,就要繳交利息給要保人或是被保險人。在財富傳承涉及大量金額的情況下,保戶的家庭通常都能快速取得一筆能靈活使用的資金。

  預留稅源之所以重要,是因為在稅務上有所謂實務折抵的辦法,當子女繳不出遺產稅,政府便有權用房產來抵押,且是用公告現值計算,稍有不甚,傳承給子女的資產會一下子少非常多。
  透過情境分享,也能讓客戶對接下來要推薦給他的規劃有更多的認同感。以B先生的情況來說,財富自由不代表就沒有煩憂,高資產客戶往往會遇到子女爭產的問題,此時也可以用名人沒處理好繼承問題的故事來舉例,而在進行規劃後,又能如何避免擔憂的情形發生,透過情境與故事,客戶就能輕易理解保險規劃對他們的效益為何。

方羽騰
◆榮譽紀錄:
1. 2017、2021~2023年榮獲國際龍獎IDA傑出業務銅龍獎
2. 富邦人壽富邦之星終身會員
3. 富邦人壽產險五百俱樂部高級會員
4. 2021年度榮獲富邦人壽全公司業績第15名、區部第1名
5. 2022年榮獲富邦人壽區部業績第1名、2023年區部第5名
6. 2023年度富邦人壽實收保費區部第1名

 

 

 

更多詳情敬請訂閱→Advisers 419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