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見守護與愛,建立家庭財務與保障

人到中年,該做出什麼財務與保險規劃?

家庭好比一棟宅邸,每一位家人都是一道梁柱,當其中一個人受傷、住院,甚至需要大量的醫療費用時,家庭的屋宇就會開始傾斜。不過,若這時有做好充足的財務規劃和保障配置,保險就能及時添磚加瓦,守護「宅邸」平安,保障每一位家人都能在「愛」的守護下,走過人生各個階段。

  富邦人壽富台通訊處處經理劉延倫指出,在40~50歲的人生階段中,普遍可以看見2種生命樣態:其一,有子女的正要籌措高等教育的學費,而且還需贍養父母,照顧老人家健康起居,2種責任不可謂不大,正是被稱為三明治族的世代;而部分民眾也會選擇在此時,選擇配置第2間房或更換住宅,從而為房貸繼續努力。
  其二,單身貴族的夥伴們,確立了不會因為伴侶而改變生活,以自己的生活習慣和興趣,打造了個性化的宅邸,花了不少積蓄,也為了房貸在職場持續付出。
  而人們在50~60歲的生命階段中,除了上一輩的父母日漸年邁,可能出現醫療和長期照護的需求,下一輩的子女也可能因為婚姻需求,亟需自己的金援。然而,自己逐漸衰老的身體狀況,還能支持多久?
  「收入是否足夠支應子女和父母的需求?退休金累積足夠了嗎?」將成為這一階段重要的生命課題。同時,在這橫跨20年的生命歷程中,人們更承擔著中年失業求職不易、龐大責任無從承擔的煩惱。

善用保險配置,構築財務防護網
  「除了努力工作提高收入外,民眾也必須善加利用過去累積下來的資產,創造被動收入。」劉延倫舉例,包括收取租金、月配息的債券、穩定的高股息的股票或分散風險的ETF,都可以作為累積退休金的工具。此外,可領生存金的儲蓄險及年金保險,也兼顧了保險保障和退休金規劃的功能。
  最重要的是,民眾必須考量到「收入中斷」的可能性。劉延倫指出,人到中年,體能下降,往往又因打拚事業而疏於照顧自己,使小病未獲得即時治療,可能會演變成無法預期的負擔;繼而又有年老的父母和家庭成員需要照顧,若遭遇到失業、生病等任何突發變故,財務將會更加失衡。
  而保險的價值,則在於無論發生什麼突發事故,都能夠藉由小額的保費付出,將巨大的財務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。只要透過事前的保險規劃(包括:住院醫療保險、重大傷病險和長照保險),就能夠預防家庭財務受到衝擊,讓家庭成員能夠放心追逐重要的人生目標。劉延倫分享案例:
  前年,52歲的A太太終於買了新家,從狹窄的租屋處,搬到林口的自住宅。A太太想著孩子們已經準備出社會工作,能夠獨力負擔生活家計,不必再讓自己煩心,忍不住對退休生活產生許多美好想像。
  然而,去年大兒子在軍中感到眼睛不適,看完眼科後醫生告知需要趕緊轉診。經由醫院的檢查,這才知道原來孩子罹患白血病(血癌),並且預計住院治療1個月,並且在血管、肚子、脊髓進行化療,一天要吃4顆標靶藥。
  血癌的治療必須長期住院,為此,A太太辭去原先的工作,經常出入醫院照顧兒子,從起初的長時間住院,到每週住院2天,所有的艱辛過程,A太太始終全心全意地照顧兒子。如今雖然情況穩定了,但為了全身性的白血病,仍需將近1年的療程。
  「A太太得知病情時相當震驚,擔心辭去工作的自己,無力負擔房貸和長期的治療費用。」劉延倫感慨地表示,除了財務負擔,A太太也一併承受了兒子治療時負面的情緒。好在這一年下來,保險公司理賠了562萬元,這一筆錢除了做醫藥費使用,還能減輕生活負擔。
  一人生病,四方幫忙。然而,如今也有許多成年人,並不認為自己生病會影響到旁人,總覺得自己能夠獨立負擔。因此,民眾應及早教育子女的財務、保險觀念,使其認識到意外狀況往往難以獨自負擔,除非有保險保障的經濟協助。
  此時不妨問問自己:「誰會在生病時來照顧我?又有誰生病時我需要照顧他?」這些人,就是民眾的照應人和危險關係人(受到風險連累的家人),而這也是在保險保障的規劃上,需要一併守護的關係。

不只父母與子女,守護「危險關係人」
  劉延倫有一名相當要好的客戶,對方是非常漂亮而獨立自主的女性,她在25歲時就配置了住院醫療、癌症住院、終身住院等保障。34歲時,她為了累積退休金,規劃了壽險保額500萬元的投資型保單。
  40歲時,這名客戶打電話向劉延倫辦理解約投資型保單,說是父母已不在世,兄弟姊妹們經濟條件也不錯,在確定不會結婚的情況下,她不需要任何壽險來照顧人。劉延倫聽客戶說得詳細,也覺得頗有道理,就協助客戶完成解約。
  然而45歲時,客戶罹患乳癌,雖有保險保障,足可支應大部分的醫療費用,然而客戶卻也因化療而身體虛弱,無法上班,需要有人照應。最後,這名客戶有一段時間住在弟弟家,她告訴劉延倫:「因為藥物的關係,我常因為來不及到廁所而便溺在衣褲上,弟妹幫忙清洗,卻沒有一句怨言。」她的言語透露著無限的感謝。後來,住在南部的姐姐退休後,更北上參與照顧。
  在癌細胞確定轉移腦部後,她最在意的是保險裡有多少保額,希望將愛留給所有照顧她的親人,並十分懊悔當時解約了投資型保險,以至於沒有多少保額可以留給姊弟。
  「這個案例讓我對『照應人』和『危險關係人』的問題有了反思。」被照顧者感念照護情誼,生命最後的遺願竟是「留愛予人」,那麼壽險受益人的關係,是否只侷限普遍認為的父母與子女?抑或是指所有我們關愛的人們?而單身貴族們,是否也有希望給予愛的對象?
  對此,業務員背負著「愛」與「守護」的使命,更應該將保險傳遞給千家萬戶,為民眾建立保險觀念,做好風險保障。劉延倫指出,業務員能夠運用周遭的生活案例,激發客戶對老、中危機及老年退休金的想像,進一步討論規劃議題,因為「當客戶想討論與自己有關的退休話題,就會自發地努力」。
  劉延倫指出,切入客戶的保險需求時有5個步驟:(1)探詢尋客戶的財務狀況和習慣的理財工具。儘管客戶通常不願透露太多資產細節,但業務員仍能夠藉由聊天話題,去窺見端倪;(2)瞭解客戶對未來生活的期待與擔心。例如,客戶還預計工作多久?退休後有什麼生活期待?希望住在銀髮村或是與子女同住?(3)挖掘理想與現況之間的落差。財富夠不夠支應?或是健康狀況允不允許?(4)詢問客戶:若目標沒辦法達成要怎麼辦?目的在於協助客戶釐清與目標的距離、規劃財務和保險的急迫性,並協助彌補落差;(5)瞭解其對解決方案的偏好。當客戶接受協助,就應瞭解其預算和對解決方案的偏好,並針對規劃適當的商品。
  劉延倫指出:通常民眾不會太容易透露自己的資產,因此業務員能透過聊天話題進行引導,探知對方的生活故事、對家庭的看法、價值觀、關心和擔心的人事物,才能針對客戶的需求,提供專屬的解決方案。

劉延倫
◆榮譽紀錄:
1. 2011~2017年榮獲IDA國際龍獎傑出業務銅龍獎
2. 榮獲126次富邦之星
3. 2013年榮獲全國財富管理競賽第2名

 

 

 

 

 

更多詳情敬請訂閱→Advisers 420期